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4-10-10 00:00 发布人:
2013年,我县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紧紧围绕“打基础、重生态、促三农、强工业、建城镇、活商旅、兴文化、构和谐”的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安定。
一、 综合
经统计核算,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19422万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3403万元,可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35572万元,可比增长11.5%(其中工业142613万元,可比增长5.3%;建筑业92959万元,可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90447万元,可比增长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1%,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6%,增加1.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0174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
从增长结构和促增效应看:第一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行业生产总值增长量占全县GDP增长量的百分比)为20.67%,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58%,第三产业贡献率33.73%,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经济的推动,特别是功果桥电站2011年底投产发电,工业实力逐渐增加,有力推动全县经济增长。其次是农村产业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内需不断增强,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二、 农业
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92233万元 ,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种植业产值53338万元,增长6.1%;林业产值61073万元,增长12.57%;其中核桃产量22000吨,产值35000万元;牧业产值77522万元,增长11.1%;渔业产值300万元,比上年增长8.7%。
2013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1752千瓦。拥有拖拉机1351台;耕整机4741台(套);水稻插秧机2台,地膜覆盖机1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3台;联合收割机16台,机动喷雾机28台,机脱粒机1764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9822台,林果加工机械62台,茶叶修剪机9台。全年完成机耕机耙面积13万亩,机收2.1万亩。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1513公顷,比上年减少16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536公倾,比上年增加484公倾,增长4.8%。其中:烟叶种植面积2816公顷,比上年减少6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67公顷,比上年增加167公顷;糖料种植面积73公顷,比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3674公顷,比上年增加408公倾。
全年粮食产量127969吨,比上年增长2%。其中稻谷27662吨,小麦2704吨,玉米66940吨,其它谷物10569吨;豆类13827吨,薯类6267吨。烟叶产量5025吨,下降9.9%,蔬菜产量6678.5吨,增长8.2%。水果产量5446吨,增长4.3%。精制茶叶产量668吨,增长30.46%。
生猪年末存栏27.83万头,增长4.97%;生猪出栏29.63万头,增长5.8%;大牲畜年末存栏17.69万头,比上年增长1.8%,出栏6.85万头,比上年增长4.4%;山绵羊存栏25.2万只,比上年减少4.6%,出栏20.46万只,比上年增长4.97%。
全年肉类总产量45627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8051吨,增长4.5%;牛肉产量8652吨,增长2.4%;羊肉产量5220吨,增长3.04%;家禽肉产量2513吨,增长4.3%。禽蛋产量4601吨,增长15.0%;奶类产量101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6.25 %;蜂蜜251吨,比上年增长2 %
三、 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工业现价总产值达到299924万元,比上年增长2.26%。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54974万元,比上年减少5.4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值144950万元,增长11.99%。
全年发电395091万度,比上年减少4.3%;铁矿石原矿产量200505吨,比上年增长187.6%;水泥805426吨,比上年增长1.28%;铜产量2559吨,比上年减少24.7%;精制茶叶668吨,比上年增长30.5%;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7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9.64%。
年末拥有建筑企业4个,从业人员208人, 完成产值10064万元。其中有资质建筑企业1个,从业人员115人,完成产值9126万元,增长49.6%,年内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7万平方米。房地产企业2个(其中有资质企业1个),从业人员78人,年内完成投资7250万元,年内施工面积7.9万平方米,投资2400万元。
四、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2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0.85%。其中县级财政投资217256万元,按行业分:农、林、牧渔服务业1245万元,采矿业28885万元,制造业17092万元,电力、热力及水电生产和供应业303733万元,其中苗尾电站投资17.6亿元,漕涧白龙庙风电和关坪千水岭山风电项目建设投资3.6亿元,目前已进入安装和调试阶段。道路运输业28416万元,房地产11300万元,建筑业72130万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700万元,居民服务业2840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967万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840万元,卫生和社会工作1770万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655万元。
五、 商业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23万元,比上年增长14.45%。其中:批发行业零售49万元,比上年增长15.33%;零售业75337万元,增长14.45%;住宿业560万元,增长14.37%;餐饮业9377万元,增长14.4%。从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3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7.31%; 非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81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2%。
六、 招商引资、旅游服务业
年内引进技术合作项目7项,协议投资59.51亿元,外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4.59亿元,同比增长62.85%。认真做好项目的收集、筛选、论证和项目储备工作,重点洽谈项目6个,组织上报项目42个。
旅游服务业增长明显,201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2.87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次,增长18.26%,其中接待国外游客0.15万人。旅游服务业收入15000万元,比上年增加4500万元,同比增长37.6%。
七、 交通和邮电
全年客货运输经济总量8823万元,其中客运954万元,货运7869万元。年内完成客运量632万人,旅客周转量 56913万人公里,货运量399万吨,货物周转量39959万吨公里。年未民用车辆拥有量18865辆,其中汽车5836辆、拖拉机354辆、摩托车12646辆、挂车及其它类型车辆29辆。年未公路通车里程4689公里,年内完成乡村油路硬化300公里,诺苗公路基础已夯实结束,转入柏油路面辅建,诺苗公路的贯通,将极大改善我县交通状况。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012万元,其中邮政收入505万元,电信运营收入850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499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8613户,网络宽带用户9067户。
八、 财、税、金融
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3006万元,同比增长23.1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556万元,增长28.2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5148万元,增长9.78%,其中教育支出25518万元,增长8.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76万元,增长41.15%;医疗卫生支出12151万元,减少12.2%;环境保护支出5392万元,减少19.29%;农林水事务支出20024万元,减少16.9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264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77670万元,增长1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4978万元,增长19.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3327万元,增长11.6%, 全年保险保费收入2729万元,比上年增长22.8%,支付赔款支出2138万元,增长26.5%。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19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学1所,初中15所,小学88所,幼儿园13所,其中公办2所,私立11所。普通中学专任课教师254人,初中专职教师633人,小学专任教师1079人;在校学生总数29402人,其中,小学生14703人,初中生7282人,高中生2600人,职中生1278人,幼儿3539人。
全年投入科技项目经费103万元;申请专利12件;云龙麦地湾梨、矮脚鸡通过国家农业部标志认证,诺邓火腿食品安全通过省级评审。年内举办各种培训49期(场),培训人员3312人次。开展专项维权活动101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61种、125351份,展出展板97块,发送科技短信21.2万条。年内更新中药材种植面积10880亩,年末全县中药材累计达99800亩,其中红豆杉45000亩,重楼2900亩、续断33900亩、其它药材18000亩。
十、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69371户,总人口207918人,其中男性 107306人,女性 11612人,年内出生人口1895人,死亡1283人,本年人口自然增长6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1‰。全县从业人员11.09万人,其中:一产业从业人员8.3万人,二产业从业人员1.03万人,三产业从业人员1.76万人。年末在职职工7285人,平均职工工资30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比上年增长18.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8元,比上年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8平方米。
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13814人,其中农村人口111765人,城镇人口2049人,发放养老保险资金1887.5万元。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5978人,全年共发放职工基本养老金3416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5206人,全年发放失业金30万元;医疗保险参保职工9920人,支付医疗保险金1283万元。
十一、 文化和卫生
年未实现广播人口覆盖率95.9%,电视人口覆盖率96.8%,数字电视入户13000户,农村彩电普及率84.6%。
全年完成 "送文化三下乡"(送戏、送图书、送电影)、"吹吹腔戏演出",送戏及贺年演出达122场,送图书400册,送电影1032场次,年末馆藏图书4.39万册。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卫生机构床位50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63人,具有专业执照及执业助理资格医师218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2013年末全县农村人口参加新农合182805人,参合率达97.6%,住院报销比例高达90.0%,全年农村医保报销7104万元,比上年增长33.48%;支付5000元以上的大病补助320万元。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卫生标准的提高,整村推进的开展,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2013年为300.12/10万,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十二、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县内有水库10座,库容量2536万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为7415万立方米。年内新增造林面积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4.8%。县委、政府注重环保,县域内环境状况良好,县城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5.05平方米,工业废气处理率91.0%。
注: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