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人文景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人文景观

走近诗人毛泽东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4-01-15 00:00 发布人: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  钟  芳

  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政治家,他是诗人政治家;作为诗人,他是政治家诗人。于是,有外国友人如此评价他:“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换言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这个诗人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杰出作品。

  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壮丽赞歌,气势磅礴、慷慨豪迈、豁达大度、风骨洒脱、意境高远,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纵深感,在中外文学史上极为罕见,是众人争相传诵的佳作。透过那些不朽的诗篇,集中可见他的伟人风范,渊博的学识和浪漫的情怀,他以山的刚强,水的柔情,火的激情,诗的浪漫,谋略方圆九州,吞吐时代风云,抒写豪情壮怀。让人读来受益匪浅,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他的诗词更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璀璨瑰宝,是谓“千古绝唱第一人”。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提笔写下这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常翻的账本里,表达了一个17岁少年一心向学和与众不同,志在四方的决心。

  离开韶山的毛泽东,来到了长沙读书,在湘江的波涌浪潮中和他的同学蔡和森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积极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并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那时他们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常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1925年深秋,毛泽东旧地重游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此诗寓动于静,寓张于驰,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谱写成了一首秋的交响,自由的交响,风华少年的交响乐,其锋藏而不露,其势引而不发,其词雅而不激。它不仅使我们欣赏到绚丽的秋色,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革命不久,毛泽东与他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产生了爱情并结了婚,可惜的是杨开慧为他生下3个儿子后便被反动派逮捕杀害,时年29岁。杨开慧的牺牲令他悲痛万分,后来他曾作了一首十分感人的词《蝶恋花·李淑一》:“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充分表达了对杨开慧的哀思,长歌当哭,普天之下,无不明白伟人那份至诚至深的浪漫情怀。

  作为政治家,毛泽东是革命斗争实践的统帅。他的诗词,成为他领导革命战争的真实记录。他在《西江月·井冈山》中写道“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写道:“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行军图,也是一首洒脱明快的歌谣。在《七律·长征》中写道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整首诗是红军英雄壮举的真实场景,浸透着诗人的激情和喜悦。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词作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将金秋胜景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联,表达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有着非凡的诗人气质和宽广的政治胸襟,他用“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巨手写下了大气豪放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首诗写于1936年2月,上片大笔挥写北国雪景,下片纵横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贯通古今,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范。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期间柳亚子屡有诗词赠他,他将此词回赠给柳亚子先生,不久发表在《新华日报》。一代词宗柳亚子先生高度赞誉:“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这是毛泽东第一篇公开发表的词作,发表后,迅速传遍全国,引起了一场以《沁园春》的词牌为唱和形式展开的斗争,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上、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尼克松称赞:“毛泽东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的一位出类拔萃的人,他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伟大的政治家兼天才诗人毛泽东的歌唱,虽已成为绝唱;但他的那些气贯长虹的诗词,如同一条条五彩缤纷的长长画廊,吸引我们去观赏,从中获取震撼心灵的艺术启迪和精神营养。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