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3-11-29 00:00 发布人:
(<今日云龙>记者 杨建萍) 近年来,我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环境条件,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道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建立示范基地等措施,大力发展以泡核桃、麦地湾梨、茶叶和林下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生态富民经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8%,不仅绿了山川更富裕了一方群众。
不断壮大林果种植规模。我县林地面积达490余万亩,是山区群众重要生产资料。我县抢抓省州大力发展种植核桃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突出重点户、重点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提高全县核桃种植管理水平,以泡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业迅猛发展,全县泡核桃基地面积达128万亩,年产泡核桃干果2.81万吨,年产值6.68亿元,年内已完成8万亩核桃抚育管理综合示范基地作业设计工作,投入111.25万元,巩固提升新胜村县级核桃综合管理万亩示范区,启动实施自新村、天池村县级综合管理万亩示范区建设工作;板栗、花椒、石榴等其它经济林果面积近20万亩,红豆杉4.5万亩。我县还把麦地湾梨作为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和发展,积极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全县麦地湾梨种植面积达3.4万多亩,总产量达2.4万吨,产值达5200万元。目前,农民户均拥有经济林果面积16亩,户均经济林果收入3200多元,且产量、产值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趋势,切实加快了群众奔小康的步伐。
茶业生产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我县在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打造“森林云龙”的过程中,围绕“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精产品、做优品牌、做远市场、做活机制、做深文化”的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山生态茶叶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有机、特色、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和“农户+基地+公司+品牌连市场”的发展模式,既规范了茶农的生产经营行为,又解决了茶农生产加工和营销方面的困难,促进了群众增收和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生态茶园种植面积达3.1万亩,年产量达520多吨,年产值6800万元,成功打造出“云龙绿茶”、“天池碧绿”、“红太阳”、“大栗树”、“佬倵茶”、“云极茶”等品牌,每年季节性解决6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茶叶产业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林下空间立体发展中药材。我县充分发挥县域内适宜于种植各种中药材的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每年拿出一笔资金扶持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种植中药材,积极打造“云药之乡”。目前全县成立了农欢重楼经营专业合作社、金疙瘩重楼种植合作社和映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会员覆盖全县11个乡镇86个村委会,人工驯化种植中药材面积达9.9万亩,其中重楼2850多亩、续断36536.7亩、红豆杉4.5万亩,五味子、秦艽、天麻等15217万亩,中药材年经济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以中药材为重点的生物资源产业逐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特色支柱产业。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