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3-11-28 00:00 发布人:
(<今日云龙>记者 赵雪梅) 今年来,我县以“四群”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围绕“三进、三实、三提高”的目标要求,认真推进部门“一建五送”和干部“一连五要”,以“五化同步”拓宽干群连心路,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干群连心制度化。我县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从今年6月开始全面开展以“三进、三实、三提高”为主要内容,以“一建五送”、“一连五要”为工作机制的“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机关进农村、干部进农户、服务进农家”活动,全面推行部门挂钩行政村建公示栏,送法律政策、送实用科技、送发展信息、送党的温暖、送和谐新风的“一建五送”工作机制,干部认真做到建连心卡,进农家门、听农家话、住农家屋、帮农家忙、解农家难,让干群连心实现制度化,有力推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沟通交流常态化。在“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副县级领导联系户不少于5户、乡科级领导联系户不少于3户、一般干部职工联系户不少于2户,并将个人信息与联系户信息及工作情况登记在卡的要求,与挂钩联系户建立“干群连心卡”制度,实行双向互动,以实绩取信于民;按照活动期间干部到所联系农户家中实地走访不少于4次、在所联系农户家中住不少于2天的要求,在实地走访中倾听群众心声、体会群众情感、感受群众困难;按照部门每季度至少确定一天为“驻村办公日”、深入村(组)召开群众会不少于3场次的要求,把办公场所设在“村上”、业务办到“家里”、服务延伸到“地头”,机关“搬”到村里,实现沟通交流常态化。
帮扶解忧及时化。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一建五送”和活动期间至少为所联系群众办1—2件实事的要求,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为群众送法律政策、送实用科技、送发展信息、送党的温暖、送和谐新风的同时,认真梳理解决群众普遍反映、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对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进行分门别类,逐项细化,能即时即办的,立即办理;暂时因各种因素制约不能办理的,想方设法,认真予以办理;不能办理的,对群众做好有理有据的解释答复工作,并汇总上报到县委“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委政府进行交办,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帮扶解忧及时化。
共谋发展科学化。在“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各部门把开展“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挂钩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的基础上,帮助所挂钩村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思路,并根据所挂钩村产业发展情况,定期筛选生产、经营、销售方面的信息,适时采取科技培训、现场讲授农业科技知识、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科技培训,帮助群众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致富能力,实现所挂钩村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和谐稳定幸福化。以“机关进农村、干部进农户、服务进农家”活动为载体,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从与群众生产生活最直接、最紧密的法律政策入手,采取现场讲解、送读本等形式,将法律政策送到基层,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政策需求;摸清所帮扶村60岁以上老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家庭、贫困在校生家庭以及受灾户、病残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建立专门工作台账,并适时为他们提供救助;帮助所帮扶村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所帮扶村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