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理论实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理论实践

建设生态民生林业 推动绿色云龙发展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3-06-14 00:00 发布人:

——访县林业局局长张剑锋

  (《今日云龙》记者 杨建萍)  “县林业局下步工作重点是按照“注重保护、抓好发展、做好开发,搞好服务”的思路,建设生态民生林业,推动绿色云龙发展,促进群众增收。”5月23日,记者就如何加强资源保护、促进产业发展等工作,专访了县林业局局长张剑锋。

  近年来,县林业局围绕绿色云龙建设,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天保、退耕工程造林3.2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73万亩,下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193万元。完成了676台太阳能和500户节柴改灶建设任务,天池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完成了1.4亿元林权抵押贷款和2800万元的林业贴息贷款。全县林地面积49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4%。

  张局长告诉记者,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县林业局采取了“两管一防一抓”工作措施。两管即管住一把火,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管住一把斧,认真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2012年,全县查处各类林业案件696起,没收木材1338m3,没收木炭31.6吨,销毁炭窑 117个,上缴县财政罚没收入329万元。一防即防住一条虫,确保森林资源健康、持续发展。一抓即认真抓好乡镇水源林规划,加大水源林保护力度,确保490万亩森林生态安全。

  提起作为县域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林果业培植情况,张局长不无自豪地说:“通过历届县委政府对林果业的全力培植,我县已发展种植泡核桃128万亩,共有核桃种植户4.4万户,2012年全县核桃产量2.81万吨,产值6.68亿元,林农人均从核桃产业中获利3000元以上。其中,收入在1-5万元的有7105户,收入在5-10万元的有235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17户,核桃年收入最高农户是团结乡河东村施宏户,年收入已达30余万元。林果业真正成为了群众的绿色银行。”

  就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指示精神,推动绿色云龙建设,促进群众增收问题,张局长表示,县林业局的下步工作重点是实施森林管护490万亩,完成天保工程造林1.5万亩,加强全县173.86万亩公益林补偿资金的兑付管理,完成720台太阳能建设,全面完成全县经济林木(果)核权发证工作,实施好4.8万亩森林抚育和1.5万亩低效林改造任务,原则上不安排和尽可能少安排以树种更替为主的低效林改造,通过加大森林抚育力度,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化全县核桃产业的提质增效,根据《2013—2017核桃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到2017年分别在漕涧新胜村、关坪自新村、诺邓天池村、宝丰黑羊箐和团结河南村建成5个1万亩的核桃示范样板基地。当前,把核桃产业工作重点从大规模种植转移到抚育管理和复壮改造上,每年实施完成核桃抚育或复壮改造8—10万亩,新建烤房80—100座。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