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理论实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理论实践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3-03-06 00:00 发布人:

  ——县人大常委会加强“三农”工作监督纪事

  (《今日云龙》通讯员  施  帆)  我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是集山区、贫困、民族、高寒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着眼于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不断加大对“三农”问题的监督力度,持续“用心、用力、用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注农村弱势群体,使百姓感受党的温暖

  社会保障体系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社会的“安全网”。为提高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县人大常委会加强了医疗费用减免、就业救助、实施“春蕾计划”救助贫困女童等情况的监督,专题听取审议了县政府的有关工作汇报,针对宣传不够深入、救助力量不足等问题,从拓宽社会互助渠道、完善救助政策、加强筹资监管、提高救助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意见。

  县人大常委会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关注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的“冷暖”,助和谐促发展。几年来,先后组织对劳动保障、新农合、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及《劳动法》贯彻实施等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视察、执法检查6次,每次都认真查报存在的症结所在,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意见,并督促落实。在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县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由民政局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多方筹措资金,对困难群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救助,初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慈善救助、社会扶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救助体系。几年来,共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3964万元。新增就业1306人,实现城镇再就业269人。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覆盖12万城乡居民。发放城乡低保、高龄补贴及五保供养金6818万元。兑现“一卡通”惠农资金3365万元。完成75个省级重点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2910户,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助力农村公路建设,让百姓搭上“幸福快车”

  我县地处澜沧江、怒江、沘江峡谷之间,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普遍存在公路等级偏低、山区通路率低的状况,交通瓶颈一直是影响和制约云龙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桎梏。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调查视察、执法检查以及听取专项工作汇报等形式,对乡村公路建设管理以及贯彻实施《公路法》情况进行了持续监督检查,针对人们的法制意识不强,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丢弃杂物等违法现象以及车辆超载现象屡尽不止,无牌、无证车辆逃避规费且直接影响交通秩序等问题,及时向政府及公路主管部门提出交办意见。县政府十分重视县人大常委会交办意见,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责成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使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难题及时得到解决。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客货运输周转量的急剧增加,有的农村道路已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2010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从公路建设要跟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动态管理、强化执法等方面提出建议意见,督促政府及主管部门及时进行调查摸底,  针对云龙多山、交通不便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下了大决心,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尚未通公路自然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通过努力,跃龙二级公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公路里程从2616公里增加到4689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乡村公路硬化率达85%,自然村通公路率达90%,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今年县委、政府将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成诺苗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加快推进苗尾水电站左岸高线公路建设。争取启动天池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和牛舌坪公路建设。实施投资8914万元的通村、通乡油路建设项目。大山深处人背马驮的场景被收购核桃、花椒等农特产品的车流所代替,群众再也不用为了农特产品的销路而发愁,真正让农民群众搭上了“幸福快车”。

  引来“活水源泉”,润泽百姓心田

  2011年10月份以来,云龙县面对严重的旱情,及时部署,强化措施,精心组织,全力投入抗旱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及时跟上督促检查,并深入到基层群众、田间地头走访、调研,针对降雨量偏少、农田失墒面积不断扩大、旱情形势比较严重的实际提出了建议意见,支持和督促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及时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全面落实各级防汛、抗旱责任制,组织全县上下奋力投入抗旱工作。

  去年3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深入到有关部门、农田水利建设现场进行了调研,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了全县贯彻实施《水法》的情况汇报,委员和代表们围绕城乡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汛抗旱和城乡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审议,并向政府及职能部门提出建议意见。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审议意见高度重视,迅速进行了部署和落实。几年来,我县举全县之力,大打水利攻坚战,20多万云龙人民纷纷响应。仅2011年,县里就拿出617.6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重点水利项目的配套,有力的举措争取到了3个中型水库、7个小型水库、1个连通工程的省级水利工程项目。通过努力,包罗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37万件,解决4.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水利化程度从32.3%提高到38.6%。云龙清水八方来,奔流到此不再难,“汨汨清源”既灌溉着农田,又滋润着老百姓的心田。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