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3-02-08 00:00 发布人:
——2012年牧业产值达6.37亿元,增长12%
(<今日云龙>记者 赵雪梅) 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广阔的草山草场优势,紧紧围绕“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做大基地、搞活流通、突破加工、提质增效”的整体思路,加强疫病防治、质量监管、科技推广、项目工作,严格落实惠牧政策,畜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2年末,全县大小牲畜存栏70.28万头(匹、只),出栏54.0万头(匹、只),牧业产值达6.37亿元,增长12%。
加强疫病防治,保障健康发展。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我县精心组织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集中行动,全年累计完成猪瘟免疫52.2万头(次)、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106万羽(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51.27万头(次)、鸡新城疫免疫105.49万羽(次)、猪口蹄疫免疫52.9万头(次)、牛口蹄疫免疫28.8万头(次)、羊口蹄疫免疫50.5万只(次)、狂犬病免疫6293只、牛气肿疽免疫1348头、牛出败免疫3298头、猪肺疫免疫40082头、羊痘免疫7364只、禽霍乱免疫2420羽,同时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效果检测,主动掌握疫情动态和免疫效果,增强了疫病防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效预防了各类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加强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了23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共检生猪20113头、牛3576头、羊9966只、马属动物1239匹、家禽12588只,产地检疫工作开展面达100%,出县境检疫工作正常开展,全年共检生猪4524头。11个乡镇的屠宰场点逐步实现宰前、宰后同步检疫,全年共检生猪27522头、牛1066头,检出不合格猪55头,全部作焚烧处理,屠宰检疫工作不断规范。兽药GSP认证稳步推进,有效规范兽药经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兽药市场秩序,到年末,全县41家兽药经营企业已通过省、州兽药GSP检查组验收。结合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资打假、“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的兽药饲料门市部进行了监督检查,有效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
加强科技推广,促进提质增效。我县按照促进提质增效的要求,切实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 杂交改良体系进一步健全,年内共引进和投放种猪59头,完成生猪改良47952头,肉牛冻配改良11538头、种公羊异地串换4492只,去势淘汰土杂公牛3125头,畜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内购进多年生紫花苜蓿种子6765千克、特高黑麦草种子15000千克,完成良田种草7301亩、饲料青贮25702吨,有效缓解了饲草饲料供应不平衡的局面。结合新项目、新任务、新工作、新政策的实施,在积极组织参加中央及省、州培训的同时,认真开展县内各种培训,全年“走出去”培训96人(次),“请进来”集中培训5场307人(次),现场指导和现场培训144期17415人(次),有效提高了业务工作人员与广大养殖户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加强项目工作,夯实发展基础。2012年来,我县通过对县内畜牧业发展情况和项目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积极向上申报投资扶持项目10项;实施存栏规模500~900头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5个,投资中央及省财政扶持资金125万元;肉羊基地、优良种畜禽推广、牛羊综示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肉羊良种补贴等项目得到省、州支持,并投资财政扶持资金122万元。到2012年末,全县规模养殖户达250户,部分生猪养殖场和肉牛养殖场已开始实行工厂化的生产模式,从初生到出栏实现封闭养殖,最大限度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同时,切实加大对畜牧资源的宣传力度,积极包装了云龙县畜产品深加工、黑山羊产品加工、野猪养殖等项目,实施“走出去”招商,力争引进企业不断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把畜牧业培植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落实惠牧政策, 提高养殖积极性。我县在畜牧产业培植中,认真贯彻落实能繁母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惠牧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户的风险,提高养殖积极性。2012年,全县参保母猪38909头,各级财政投入保费186.76万元,出险理赔1112头,理赔资金99.64万元,有效降低了能繁母猪因灾因病受损风险。落实能繁母猪补贴40227头,补贴资金402.27万元。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面积151.53万亩,兑现补奖资金3156309.8元,享受补奖资金户数33456户,比上年增加14户,所有补奖资金通过农户“一折通”直接发放到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稳步推进。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