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教育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培训

八一节,那些老兵的情怀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2-08-08 00:00 发布人:

  ◆  宋尚明

  在写博客的日子里,我有幸熟识了几位老兵,此后经常翻阅他们的日记。也许是因为自己父亲也是个军人,所以对他们的经历倍感亲切,看他们在博客里用回忆的文章写自己、写部队、写战友,上传一张张年轻时的照片,飒爽英姿,可亲可爱,油然升起几分敬意。

  这些老兵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参军的,他们的博文写的温馨、质朴,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而且都很有文采,这显然是部队培养的结果。他们对当年的部队情感一直保持到现在。有一位老兵,在部队训练时腰部拉伤,动过手术,至今还时常感觉到疼痛,但他在日记里写道,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记得自己是个老兵,为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而自豪。他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不致在后来的工作中流于平庸的泥沼。

  在他的博客访客里,有曾经的军中女兵,有的是话务员、报务员,有的是医护人员,在转业走向社会不同的岗位后,几乎无一例外地怀着对部队深厚的感情,当有了博客这一文字记录形式,他们又走在了一起,有的挥毫作画,有的作文著书,发挥自己的特长余热。博客上的头像还是当年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年轻而有朝气。多么年轻的他们啊,整齐的军装穿在身上,身背钢枪,目光炯炯。而现实中他们都已年过半百,六十有余,华发满头。

  看过一个女兵的日记,她在里面写道,她的父母四十年代都曾在延安工作过,她是父母的长女,初生后不久因部队多方转移,为了不拖部队的后腿,于是父亲把她送给一户农民。那户农民家里没有孩子,收养她后,从此把她视为己出,女孩后来到部队参了军,直到亲生父母找到她述说了原委,这才知道自己除了农村的爹娘,还有已经成为部队高级将领的爹妈。

  但她从没有一天不想念爹娘,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后不久,就和时为厅级干部的爱人商量把养育自己长大的父母接到身边,尽做女儿的孝道。在那苦难的日子里,两位老人从没委屈过自己,供自己上学读书,直到参军。在心里,她早已把两位老人当成了自己亲生的父母,没有一点陌生的距离。博文的配图,是一面鲜红的军旗猎猎迎风招展。

  八一建军节前夕,一位叫做“伊战友”的博客主人更新了博文,一周前,邻家小朋友送来一封信,打开一看十分惊喜,上面写道:“伊爷爷:建军节快乐!”也许你收到了很多祝福,但来自小朋友的祝福这还是第一次。他高兴地将这一事记录在博客,并写了一首打油诗:八一军旗飘,八一歌声亮,八一情结深,八一军魂绕,40年别离,40年风雨,40年积淀,40年瞬逝,把握好心情,把握好快乐!

  这些曾经获得过军功的老兵们,在新的时代不忘与时俱进,一边在电脑前搜索所在部队建军节的消息,一边听着那首名为《军人本色》的歌。风平浪静的日子,你不会认识我,我的绿军装是最普通的颜色。花好月圆的时候,你不会留心我,我的红帽徽在远方默默闪烁……并且寻找曾在那个年代留下的美好记忆并记录下来,而我,也跟着他们深深地感动一回。

  看老兵的博客,我记住了其中的一段话:郁郁善愁者露出难得的微笑;谈锋素健的交际者如鱼得水。时过境迁,他们大都已经退休,成了文学、旅游、摄影爱好者,在博客上沟通心灵,交流感情,他们不计得失,胸怀仍然远大开朗,懂得彼此理解,包容生活里发生的一切。这对于身处各种欲望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具魅力的精神享受。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