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2-06-05 00:00 发布人:
◆ 左荣彪
在日前召开的云龙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笔者有幸荣获外宣工作先进个人,受到了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这是对我“写稿”这些年的褒奖,也是对我们基层宣传文化爱好者的鼓舞。想想“写稿”这些年,一路走来,充满了辛劳、欣喜、信任和幸福。
从1995年开始,16年了,我就给县内外的报纸杂志写新闻报道,写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和教学的论文,算算看,已有近200篇(幅)不同类型的作品被省内各级报刊杂志刊用,写每一篇稿子都是在繁重工作之余,去采访、构思、动笔,每一篇(幅)文章或图片,都充溢着我的情感、精神,交织着我的感性、理性,饱含着我的期盼!比起那些把业余时间用于打牌、喝酒闲聊的朋友,更觉得自己生活得充实,因为我有一片自己放不下割不开的“精神乐园”。
时常有朋友问我,这个月稿费又赚了多少?我付诸一笑。那么,写一篇文章能得多少稿费呢?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表一篇文章有5元,后来又增加为10到15元,再后来20元到40元,超过40元的次数很少了,有的刊物用稿只送一本书,亦无稿费。初学写作时,稿子写好了,到邮局一寄,一个月几十元钱的邮寄费就出去了,有时稿子采用量少,稿费还不够买稿纸笔墨,真是入不敷出。现在倒好了,不需要稿纸笔墨和邮寄费了,有了写作素材,双休日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把写好的稿子,用电子邮件发送给报刊编辑,那点稿费也可以补充上自己喜欢的几本书了。
“写稿”这些年,没有什么钱财可图,更不可能来补充家庭的收入,而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歌颂党的好政策,为本地区外宣工作创亮点,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写自己的所思所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推动社会的进步服务。平日里,在小镇里不时有相知相识的朋友,遇到我常夸:你的某图片报道好啊,某篇散文真是太感人了!因为给予了别人“精神食粮”,而心里涌动着一种快慰。一来二去,在小镇,无论哪家单位或部门要举行什么活动,我几乎都要到场,为他们发一张图片或写一则报道,渐渐的也好像成了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为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我该为他做点什么呵!
就是在教学中,我也养成了写“下水作文”的习惯,因此,我的学生最喜欢我的语文课和作文课了,学生常常拽着我追问:“老师,这几天,又发表什么文章了?让我们看看嘛!”学生的激情簇拥着我,这是我最欣喜和幸福的时刻。
“写稿”这些年,如果朋友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炽热和淡泊涌动在我的胸怀。十天半月不见自己的文章于报端和刊物里,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写稿,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份子,我将继续下去······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